·云花生3号 | |
---|---|
亲本来源:文山小红米(♀) US405(♂) 选育单位: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;云南省砚山县经济作物工作站 完成人:符明联; 王建丽; 冯光勇; 马正林; 原小燕; 李代; 韦庆云; 龙倩倩; 陈汝勤 品种类型:珍珠豆型,中熟小粒,半蔓生疏枝,连续开花 左边有品种系谱树,单击+号可以逐步展开;如果未显示+号,可能由于网络拥挤,请刷新或关闭本页重新打开... |
·2019年国家登记,编号:GPD花生(2019)530028(信息来源: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57号) | |
---|---|
申 请 者: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:符明联 王建丽 冯光勇 马正林 原小燕 李代 韦庆云 龙倩倩 陈汝勤 品种来源:文山小红米×US405 特征特性:珍珠豆型。油食兼用。为半蔓生疏枝型品种。生长势强。平均生育期121天,主茎高48.13厘米,分枝长49.28厘米,总分枝7.78条,结果枝6.90条。单株总果数23.48个,饱果率82.54%、秕果率15.33%、烂果率2.13%。百果重128.27克,百仁重54.46克,每千克果数614.29个,出仁率69.15%。籽仁含油量50.32%,蛋白质含量26.5%,油酸含量38.93%。中抗青枯病,高抗叶斑病,高抗锈病。荚果第1生长周期亩产223.40千克,比对照桂花17号增产13.63%;第2生长周期亩产241.06千克,比对照桂花17号减产0.80%。籽仁第1生长周期亩产154.48千克,比对照桂花17号增产8.10%;第2生长周期亩产171.34千克,比对照桂花17号减产1.45%。 栽培技术要点:1.统一供种,严防混杂,确保种子质量。2.与非豆科作物合理轮作或采用间套作栽培技术,减少病虫危害。3.适时播种,合理密植。春播以在4月下旬播种、每亩2.0~2.1万株为宜;夏播、冬播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和前茬作物情况选择最佳播种期和适宜密度。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:适宜在云南海拔800~1500米的花生主产区5月份种植。 注意事项:1.增施磷钾肥,促花促果。2.中耕松土,促进果针下扎。3.在初花后盛花前,叶面喷施一到两次磷酸二氢钾,促饱果防止早衰。 |
·2012年云南登记,编号:滇登记花生2012002号 | |
---|---|
登记编号:滇登记花生2012002号 申请单位: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选育单位: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砚山县经济作物工作站 选育完成人:符明联,王建丽,冯光勇,马正林,原小燕,李代,韦庆云,龙倩倩,陈汝勤 品种来源:云花生3号是杂交选育品种,亲本组合为文山小红米♀×US405♂。母本文山小红米是文山主栽红皮小粒花生,父本US405是从美国引进的优良花生种质材料。经杂交后,收获F1代杂交种子,采用一粒传法种植收获F2-F4代种子育成,是云南省育成的首个红皮小粒花生品种。 特征特性:属中熟半蔓疏枝珍珠豆型花生品种。生育期121天,主茎高48.13cm,分枝长49.28cm,总分枝7.78条,结果枝6.90条。单株总果数23.48个,饱果、秕果、烂果、发芽果各占82.54%、15.33%、2.13%和0.00%。百果重128.27g,百仁重54.46g,每kg果数614.29个,出仁率69.15%。荚果呈葫芦形,果壳较薄,网纹明显,结果整齐,双仁果率80%左右,籽仁圆锥形,种皮紫红色,无裂纹。 品质:含油量50.32%,蛋白质含量26.5%,油酸含量38.93%,亚油酸含量38.88%,油亚比1.00。 产量表现:2012年参加云南省区域试验,折合花生仁产量171.34kg/亩,比对照亩减2.52kg,减产1.45%;折合产油量86.22kg/亩,比对照亩增0.96kg,增产1.13%。在文山、临沧、昭通、德宏等产区生产示范,一般干荚果产量210-240kg/亩,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11.4-18.9%。 适宜区域:适宜云南省各花生产区种植。 |
·参考文献 |
---|
1. 符明联, 李淑琼, 原小燕, 王建丽, 李根泽, 冯光勇 红皮小粒油食兼用花生新品种云花生3号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, 2013, 41(14): 6204-6206 |
2. Minglian FU, Shuqiong LI, Xiaoyan YUAN, Jianli WANG, Genze LI, Guangyong FENG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Red-skinned Yun Peanut No.3 Agricultural Science & Technology, 2013, 14(6): 854-857,862 |
·该品种1983年以来累计推广超过12万亩,其中: | |
---|---|
单年推广面积,略... |
·以上信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花生研究团队/国家花生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收集整理(未经允许,不得复制) |
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