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中花8号(88-1202)
亲本来源:徐7506-57(♀)  油麻-1(♂)
选育单位: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
 完成人:廖伯寿; 李栋; 雷永; 唐桂英; 姜慧芳
品种类型:珍珠豆型,早熟中粒,直立疏枝,连续开花
左边有品种系谱树,单击+号可以逐步展开;如果未显示+号,可能由于网络拥挤,请刷新或关闭本页重新打开...
将本文分享到
·2019年国家登记,编号:GPD花生(2019)420249(信息来源: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62号)

申 请 者: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

育 种 者: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

品种来源:7506-57×油麻-1

特征特性:珍珠豆型。油用、饲用/牧草。为早熟中粒花生,春播全生育期125天左右,夏播110天左右。株高46厘米,直立型,总分枝数7.7个,结果枝数6.1个,单株果数12.8个。株型紧凑,结果集中,易于采收。荚果普通型,种仁椭圆形,种皮粉红色,色泽鲜艳,籽仁整齐饱满,中粒偏大。百果重227.4克,百仁重90.8克,出仁率75.3%。籽仁含油量55.37%,蛋白质含量25.86%,油酸含量44.59%,籽仁亚油酸含量32.79%,茎蔓粗蛋白含量10.12%,油亚比1.36。感青枯病,中抗叶斑病,中抗锈病,耐旱性强,抗倒性强。荚果第1生长周期亩产271.1千克,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16.90%;第2生长周期亩产295.6千克,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16.30%。籽仁第1生长周期亩产209.02千克,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26.24%;第2生长周期亩产213.13千克,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18.61%。

栽培技术要点:1.熟性早,适合一年二熟栽培,既能春播又能夏播或套种。长江流域春播在4月中、下旬为宜,夏播最迟不要迟于6月15日。2.株型直立紧凑,宜适当密植。春播每亩0.8万~1.0万穴,夏播1.0万穴以上,双粒穴播。3.适应性广,在中等肥力件下,即有较高的产量水平。高产栽培时应施足基肥,苗期追施一定数量的速效肥。4.加强田间管理,及时中耕结合培土,增厚土层以利于下针结果。后期注意防治叶斑病。不能在青枯病地上种植。

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:适宜在湖北襄阳、荆州、黄冈地区,河南驻马店,四川南充,江苏南京非青枯病区春季和夏季种植。

注意事项:不抗青枯病,不宜在青枯病区种植。

·2002年国家审定,编号:国审油2002011

选育单位: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

品种来源7506-57×油麻~1

特征特性:该品种属珍珠豆型,全生育期125天。株高46厘米左右,直立型,株型紧凑,总分枝数7.7个,结果枝数6.1个。单株果数12.8个,荚果普通型,种仁椭圆形,中粒偏大,百果重227.4克,百仁重90.8克,出仁率75.3%。种子含油率55.37%,蛋白质含量25.86%。抗旱性、抗病性强,种子休眠性强。

产量表现19992000年参加全国花生区试,1999年平均亩产荚果271.1公斤,较对照中花4号增产16.9%2000年平均亩产荚果295.6公斤,较对照中花4号增产14.02%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31.23公斤,籽仁248.93公斤,分别较对照增产15.82%21.81%

栽培技术要点1、该品种熟性早,适合一年二熟栽培,既能春播又能夏播或套种。长江流域春播在4月中、下旬为宜,夏播最迟不要迟于615日。2、株型直立紧凑,宜适当密植。春播每亩0.8-1.0万穴,夏播1.0万穴以上,双粒穴播。3、该品种适应性广,在中等肥力条件下即有较高的产量水平。高产栽培时应施足基肥,苗期追施一定数量的速效肥。4、加强田间管理,及时中耕结合培土,增厚土层以利于下针结果。后期注意防治叶斑病。不能在青枯病地上种植。

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,审定通过。该品种适于四川、湖北、河南南部、江苏北部等地的非青枯病区种植。

·新品种权申请或公告信息
申请日:2003年5月21日
申请号:20030158.6
申请公告日:2003年9月1日
申请公告号:CNA000916E
授权日:2007年1月1日
品种权号:CNA20030158.6
授权公告日:2007年1月1日
授权公告号:CNA000995G
培育人:廖伯寿;李栋;雷永;唐桂英;姜慧芳
品种权(申请)人: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
品种权(申请)人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徐东二路2号(430062)
代理公司:北京中农恒达植物品种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
代理公司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809房间(100026)
代理人:张昭

品种来源:本申请品种是以7506-57为母本,油麻-1为父本杂交,经系谱法选育而成。其中母本7506-57(徐州68-4×鄂花2号)引自徐州市农科所,父本油麻-1是由油麻经系统选育而成。
品种权证书号:第 20070995 号

·该品种1983年以来累计推广超过561万亩,其中:
单年推广面积,略...
·以上信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花生研究团队/国家花生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收集整理(未经允许,不得复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