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花育36号 | |
---|---|
亲本来源:花选1号(♀) 95-3(♂) 选育单位: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完成人:陈静; 苗华荣; 胡晓辉; 石运庆 品种类型:中间型,早熟大,直立疏枝,连续开花 左边有品种系谱树,单击+号可以逐步展开;如果未显示+号,可能由于网络拥挤,请刷新或关闭本页重新打开... |
·2018年国家登记,编号:GPD花生(2018)370408(信息来源: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33号) | |
---|---|
申 请 者: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育 种 者:陈静 苗华荣 胡晓辉 石运庆 品种来源:花选1号×95-3 特征特性:中间型。油用。生育期127天,连续开花,株高49.89厘米,侧枝长53.47厘米。株型直立,总分枝数9.18条左右,结果枝数7.01条。叶片长椭圆形、绿色,连续开花,花色橙黄,荚果普通形,籽仁椭圆形、深粉色、有少量裂纹、无油斑,种子休眠性强。公斤果数510个,公斤仁数1104个,百果重270.05克,百仁重107.95克,出米率74.18%。籽仁含油量51.14%,蛋白质含量26.08%,油酸含量43.1%,籽仁亚油酸含量35.5%,亚麻酸含量0.2%,茎蔓粗蛋白含量15%。耐叶斑病、锈病,网斑病抗性中等,耐涝性休眠性强。荚果第1生长周期亩产361.8千克,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8.0%;第2生长周期亩产315.2千克,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8.50%。籽仁第1生长周期亩产257.2千克,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10.0%;第2生长周期亩产220.7千克,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9.0%。 栽培技术要点:1.选择土层深厚、耕作层肥沃的沙壤土,地势平坦,排灌方便。2.将全部有机肥、钾肥及2/3氮、磷化肥结合冬前或早春耕地施于耕作层内,剩余1/3氮、磷化肥在起垄时包施在垄内。3.选择花育36号典型果进行剥壳,剥壳后,选皮色好、饱满的一级米作种子,做好发芽试验。4.地膜覆盖种植方式,栽培的适宜密度为春播每亩0.9~1.0万穴,夏播每亩1.1穴左右,每穴2粒种子。5.春播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行,播前5天5厘米日均地温≥15℃为播种适期,夏直播以当地常规品种播期进行。6.及时开孔放苗,避免灼伤幼苗。7.注意防治花生蚜虫、网斑病、叶斑病等病虫害。8.成熟时及时收获。9.收获后,保证在5天内使荚果含水量降至10%以下,子仁含水量降至8%以下。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:适宜在山东、河南、河北、安徽、辽宁北方大花生产区春、夏季种植。 注意事项:1.抗逆耐盐碱特性突出,为耐盐碱品种。2.植株较高,及时化控。 |
·2013年国家鉴定,编号:国品鉴花生2013008 | |
---|---|
鉴定意见:该品种于2010~2012年参加全国花生品种区域试验,2013年1月经全国花生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。建议在山东、河南(除洛阳外)、河北(除易县外)、北京、辽宁、江苏省淮河以北的北方大花生产区种植。 |
·2011年山东审定,编号:鲁农审2011021号 | |
---|---|
育种者:山东省花生研究所。 品种来源:常规品种,系花选1号与95-3杂交后系统选育。 特征特性:属中间型大花生。荚果普通形,网纹深,果腰浅,籽仁近椭圆形,种皮粉红色,有裂纹,内种皮白色,连续开花。区域试验结果:春播生育期127天,主茎高46.2厘米,侧枝长49.7厘米,总分枝9条;单株结果14个,单株生产力20.7克,百果重252.7克,百仁重107.8克,公斤果数508个,公斤仁数1077个,出米率70.9%。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(济南)品质分析:蛋白质含量22.8%,脂肪44.3%,油酸39.1%,亚油酸39.5%,O/L值1.07。2008年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田间抗病性调查:高感叶斑病。 产量表现:在2008-2009年全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,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61.8公斤、籽仁257.2公斤,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8.1%和10.0%;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15.2公斤、籽仁220.7公斤,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8.5%和9.0%。 栽培技术要点:适宜密度为每亩9000-10000穴,每穴两粒;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。 审定意见: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种植利用。 |
·新品种权申请或公告信息 | |
---|---|
申请日:2010年11月22日 申请号:20100963.9 申请公告日:2011年3月1日 申请公告号:CNA007291E 授权日:2016年1月1日 品种权号:CNA20100963.9 授权公告日:2016年1月1日 授权公告号:CNA006795G 培育人:陈静;苗华荣;胡晓辉;石运庆 品种权(申请)人: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品种权(申请)人地址: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浮山路126号(266100) | 品种来源 本申请品种是以花育16号为母本,以花育18号为父本杂交后经改良系谱法选育4代而成。 |
·该品种1983年以来累计推广超过417万亩,其中: | |
---|---|
单年推广面积,略... |
·以上信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花生研究团队/国家花生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收集整理(未经允许,不得复制) |
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