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豫花15号(郑86036-26-1)
亲本来源:徐7506-57(♀)  P12(♂)
选育单位: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
 完成人:张新友; 汤丰收
品种类型:中间型,早熟,直立疏枝,连续开花
左边有品种系谱树,单击+号可以逐步展开;如果未显示+号,可能由于网络拥挤,请刷新或关闭本页重新打开...

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于1986年以徐7506-57为母本,P1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...中间型品种,植株直立疏枝(汤丰收等, 2003)

将本文分享到
·2018年国家登记,编号:GPD花生(2018)410108(信息来源: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6号)

申 请 者: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

育 种 者:张新友 汤丰收 董文召

品种来源:徐7506-57×P12

特征特性:中间型。食用、油用、油食兼用。麦套夏播生育期115天左右。植株直立疏枝,一般株高49厘米左右,侧枝长53厘米左右,总分枝8条左右,结果枝7条左右。叶片椭圆形,深绿色,大。荚果普通型,果嘴明显程度中,荚果表面质地中,缢缩程度弱。百果重226克左右,籽仁柱形,种皮浅红色,内种皮深黄色,百仁重90克左右,出仁率70%左右。籽仁含油量55.07%,蛋白质含量21.5%,油酸含量46.2%,籽仁亚油酸含量34.6%。中抗青枯病、叶斑病、锈病,高抗网斑病。荚果第1生长周期亩产294.5千克,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3.3%;第2生长周期亩产306.5千克,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0.4%。籽仁第1生长周期亩产224.48千克,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4.1%;第2生长周期亩产228.4千克,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9.1%。

栽培技术要点:1.播期:麦垄套种在5月20日左右;夏直播一般不应晚于6月10日,越早越好。2.密度:由于豫花15号株型紧凑,分枝少,抗倒能力强,可适当加大密度,一般每亩10000~11000穴,每穴两粒为宜,高肥水地每亩可种植9000穴左右,旱薄地或夏直播每亩可达到11000穴左右。3.看苗管理,促控结合:麦垄套种花生,麦收后要及时中耕灭茬,早追肥(每亩尿素15千克),促苗早发;夏直播花生要抢时早播,管理以促为主;中期,高产田块要抓好化控措施,在植株长到35厘米以上或在盛花后期要喷施100ppm的多效唑,防旺长倒伏;后期应注意旱浇涝排,适时进行根外追肥,补充营养,促进果实发育充实;早熟,休眠期短,注意及时收获,谨防田间发芽,保证丰产丰收。

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:适宜在河南、北京、安徽淮北地区、辽宁南部、山西太原、山东胶东地区作春播种植,在河南南部光热资源充足的地区作夏播种植。

注意事项:分枝较少,生产上应适当加大密度。

·2001年北京审定,编号:京审花2001002
2001年北京审定,编号:京审花2001002
·2001年国家审定,编号:国审油2001015

别名或代号:郑86036-26-1。

育成单位: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。

亲本及育种方法:以徐7506-57为母本、P12为父本杂交育成。

审定情况:豫审证字第1号,皖品审00080299,京审花2001002,国审油2001015,2000年和2001年分别通过河南省、安徽省、北京市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。

特征特性:株型直立,疏枝,连续开花。一般株高48.9cm,侧枝长53.0cm,总分枝8条,结果枝7条。单株结果13个左右,饱果率76%左右,单株生产力16g左右。叶片椭圆形、深绿色、较大。荚果普通形,果嘴锐,缩缢浅,网纹粗浅,多为两室果;百果重225.8g左右,500g果数313个。子仁椭圆形,粉红色,有光泽,无油斑,百仁重90.1g左右,500g仁数641个。出仁率70.3%。据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(郑州)多年多点的化验分析,子仁粗蛋白含量为21.50%~25.54%,粗脂肪含量55.07%~58.08%,油酸含量46.2%,亚油酸含量34.6%,油酸/亚油酸比值为1.34。

属早熟品种,一般麦垄套种生育期115d左右。苗期长势强,发育快,开花早,花期短,开花集中;生育高峰期叶面积大、功能叶多,后期叶片功能期长,不早衰;荚果膨大早、发育速度快、干物质积累迅速,饱果率高。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抗病性鉴定,高抗网斑病、枯萎病,抗叶斑病、锈病,耐病毒病。经湖南农业大学鉴定,抗涝耐渍性强。具有较强的抗旱耐涝性和抗倒伏能力。种子休眠性中等。

产量表现:1997~1999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,1997年8点平均荚果产量341.08kg/666.6m2、子仁产量242.42kg/666.6m2,分别比对照种豫花1号增产17.45%和19.51%,居第一位;1998年9点平均荚果产量291.04kg/666.6m2、子仁产量203.87kg/666.6m2,分别比对照豫花1号增产23.03%和31.26%,居第一位;1999年9点平均荚果产量306.43kg/666.6m2、子仁产量221.01kg/666.6m2,分别比对照豫花8号增产10.72%和10.54%,居第一位;三年平均荚果产量312.85kg/666.6m2、子仁产量222.43kg/666.6m2,分别比对照增产17.07%和20.44%,居第一位。1999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,平均荚果产量257.65kg/666.6m2、子仁产量189.20kg/666.6m2,分别比对照豫花1号增产6.91%和13.96%,子仁产量居第二位。1998~1999年参加全国(北方区)早熟组花生区域试验,1998年平均荚果产量239.86kg/666.6m2、子仁产量169.97kg/666.6m2,分别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5.77%和12.12%,居第二位;1999年平均荚果产量239.86kg/666.6m2、子仁产量260.14kg/666.6m2,分别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2.06%和8.71%,居第二位;两年平均荚果产量249.22kg/666.6m2、子仁产量177.81kg/666.6m2,分别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3.95%和10.44%。2000年参加全国花生(北方区)生产试验,平均荚果产量316.63kg/666.6m2、子仁产量225.30kg/666.6m2,分别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2.94%和15.01%,居第二位。1998~1999年参加安徽省花生生产试验,1998年平均荚果产量345.9kg/666.6m2、子仁产量231.2kg/666.6m2,分别比对照品种鲁花9号增产26.5%和22.6%,居第一位;1999年平均荚果产量329.6kg/666.6m2、子仁产量240.8kg/666.6mz,分别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6.9%和17.3%,居第一位;两年平均荚果产量337.8kg/666.6m2、子仁产量236.Okg/666.6m2,分别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21.7%和19.95%,居第一位。1998~2000年参加北京市花生区域试验,1998年平均荚果产量301.5kg/666.6m2、子仁产量234.92kg/666.6m2,分别比对照种鲁花9号增产4.5%和7.5%;1999年平均荚果产量314.0kg/666.6m2,子仁产量243.2kg/666.6m2,分别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8.5%和9.5%,增产达极显著水平;2000年平均荚果产量337.5kg/666.6m2、子仁产量250.7kg/666.6m2,分别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7.6%和19.3%,增产达极显著水平;三年平均荚果产量317.67kg/666.6m2、子仁产量242.94kg/666.6m2,分别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0.16%和12.02%。1999~2000年参加北京市花生生产试验,1999年平均荚果产量294.5kg/666.6m2、子仁产量224.48kg/666.6m2,分别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3.3%和14.1%,增产达极显著水平;2000年平均荚果产量306.5kg/666.6m2、子仁产量228.4kg/666.6m2,分别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0.4%和9.1%,增产达极显著水平,两年平均荚果产量300.5kg/666.6m2、子仁产量226.4kg/666.6m2,分别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1.08%和11.53%。2002年有关专家对河南省兰考县4hm2豫花15号超高产示范田进行实地测产,平均荚果产量571.5kg/666.6m2,小面积达到596.5kg/666.6m2。

栽培要点:麦垄套种在5月20日左右播种;夏直播一般不应晚于6月10日,越早越好。播种密度一般按10000~11000穴/666.6m2为宜,每穴2粒;高肥水地可减至9000穴/666.6m2左右种植;旱薄地或夏直播可增加到11000穴/666.6m2左右种植。麦垄套种时,麦收后要及时中耕灭茬,早追肥(尿素15kg/666.6m2),促苗早发;夏直播时要抢时早播,管理以促为主;中期,高产田块要抓好化控措施,在植株长到35cm以上或在盛花后期要喷施浓度为100×10-6左右的多效唑,防旺长倒伏;后期应注意旱浇涝排,适时进行根外追肥,补充营养,促进果实发育充实;由于早熟,种子休眠期较短,要改变叶片全部脱落为成熟标志的传统观念,注意及时收获,谨防田间发芽,保证丰产丰收。

适宜种植区域:适宜在河南及安徽、山东、河北、湖北、陕西等地麦垄套种或春播种植,在豫南及安徽等部分光热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,也可作夏直播。

·2000年安徽审定,编号:皖品审00080299

品种来源: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。

特征特性:该品种麦垄套种生育期115天左右,属早熟品种。中间型品种,植株直立疏枝,一般主茎高40厘米,侧枝长43厘米,总分枝7条,结果枝6条。叶片椭圆形,深绿色,较大。荚果为普通型,果嘴锐,缩缢浅,网纹一般,多为二室果,百果重234 .3克左右。籽仁椭圆形,种皮粉红色,出仁率71.1%,蛋白质含量25.93%,脂肪含量55.46%。高抗网斑病、枯萎病,抗叶斑病、锈病,耐病毒病。高产、早熟、抗旱、中抗倒伏。一般亩产700斤左右。适宜我省沿淮淮北作春花生或麦套花生种植。

·2000年河南审定,编号:豫审证字第1号
2000年河南审定,编号:豫审证字第1号
·新品种权申请或公告信息
申请日:2001年12月12日
申请号:20010208.7
申请公告日:2002年5月1日
申请公告号:CNA000421E
授权日:2003年3月1日
品种权号:CNA20010208.7
授权公告日:2003年3月1日
授权公告号:CNA000274G
培育人:张新友;汤丰收
品种权(申请)人:河南省农业科学院
品种权(申请)人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1号 (450002)
代理公司:北京中农恒达植物品种权代理 事务所有限公司
代理公司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 号楼809房间(100026)
代理人:汤丰收

说明书摘要:本申请品种豫花15号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花生(Arachis hypogaea L.)。豫花15号是以徐7506-57为母本,以P12为父本杂交后,经系统选育而成的。豫花15号的主要特征特性为:生育期短,熟性早,休眠性弱,整齐度高;植株直立,疏枝,株高中到高,分枝中到少;叶片形状宽椭圆形,叶片颜色深绿色;荚果普通型,果嘴尖突带勾,网纹细深,百果重高;籽仁形状椭圆形,籽仁颜色粉红色,百仁重高,出仁率高,饱果率高;高抗网斑病、枯萎病,抗叶斑病、锈斑病。
品种权证书号:第 20030274 号

·参考文献
1董文召, 张新友
  花生优异亲本豫花15号及其应用
  中国种业, 2013, (12)
2孙文喜, 王军亮
  花生豫花15号原种种子生产技术规程
  种子, 2011, 30(10): 114-115
3吴继华, 肖召杰, 苏瑞峰, 马其云, 刘水仙
  早熟高产高油花生新品种豫花15号
  中国种业, 2005, (8)
4李伟锋, 何延成, 张保亮
  花生新品种豫花15号不同种植密度的研究
  安徽农业科学, 2004, 32(5): 881
5汤丰收, 张新友, 董文召, 殷冬梅, 李锦辉
  花生新品种豫花15号的选育研究
  花生学报, 2003, 32(2): 33-35
6汤丰收, 张新友, 李洪连, 沈阿林, 董文召
  豫花15号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利用
  花生学报, 2003, 32(z1): 213-219
7李锦辉, 汤丰收, 赵志芳, 李洪连
  花生网斑病对豫花15号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
  河南农业科学, 2002, (3): 14-16
8汤丰收, 张新友, 董文召, 殷冬梅, 赵冬梅, 李锦辉
  优质早熟抗病花生新品种豫花15号的选育
  河南农业科学, 2002, (3): 9-10
9董文召, 汤丰收, 张新友, 李锦辉
  花生豫花15号的生育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
  中国农学通报, 2001, 17(5): 107-108
10汤丰收
  优质早熟高产花生新品种豫花15号
  河南农业科学, 2001, (4): 14
·该品种1983年以来累计推广超过1783万亩,其中:
单年推广面积,略...
·以上信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花生研究团队/国家花生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收集整理(未经允许,不得复制)